中國這十年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.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4.8%
發布時間: 2022-09-16 11:13:03 | 來源: 中國網 | 責任編輯: 張豐
9月15日,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“中國這十年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,介紹“貫徹新發展理念,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”等有關情況。
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,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,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認識最深、力度最大、舉措最實、推進最快、成效最顯著的十年。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,從思想、法律、體制、組織、作風上全面發力,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、開創性、長遠性工作,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、轉折性、全局性的變化,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,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,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,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。
“中國這十年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現場(圖片來源:中國網)
從戰略部署看,把“美麗中國”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,把“生態文明”納入“五位一體”的總體布局,把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”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,把“綠色”納入新發展理念,把“污染防治”納入三大攻堅戰。生態文明建設的謀篇布局更加完善、更加系統,也更加成熟。
從改革舉措來看,這些年我們改革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管理體制,建立和實施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、生態文明目標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、河湖長制、生態保護紅線、排污許可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一系列制度。這十年間,還制修訂了30余部相關的法律法規,越織越密的制度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。
從生態環境質量來看,2021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細顆粒物(PM2.5)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了34.8%,全國地表水I—Ⅲ類斷面比例達到了84.9%。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,我們實施了禁止洋垃圾入境,實現了固體廢物“零進口”的目標。另外,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全國陸域國土面積達到18%,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得到了很好的恢復。一幅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”的美景生動展現。
從綠色低碳來看,這十年,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.4%,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也從68.5%下降到了56%??稍偕茉撮_發利用規模、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都穩居世界第一。我們去年上線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,綠色越來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。
從國際影響來看,我國為推動應對氣候變化《巴黎協定》的達成、簽署、生效和實施,作出歷史性貢獻。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,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。去年,在昆明召開了聯合國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第一階段會議,發布了《昆明宣言》。還積極推動了綠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。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、貢獻者和引領者。